正心以为本 修身以为基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发布日期:2019-12-02
浏览🤲:17425次
司马光在《交趾献奇兽赋》中有云🚣🏿♀️:“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,正心以为本,修身以为基💡。”心正则言实,身正则行端🔍。无论为人处世,还是治国理政,正心修身都至关重要😆。
修身必先正心,正心才能修身💆🏽♂️。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基础🧧,修身的基础,就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。《傅子·正心篇》有云:“立德之本,莫尚乎正心🦘。”指出修身立德最根本的是要使自己的心地纯正🛷,也即“修身在正心”“欲修其身者👿,先正其心”。通过严以修身,博学于文Ⓜ️、约之以礼,见贤思齐、择善而行🌨🐓,就可以达到格物、致知,达到正心的目的🛗,做到“君子之修身也🧑🍳,内正其心,外正其容。”反之👨👧👧🌂,心不正🏃🏻♀️➡️⛔️,便会随性而为,甚至任性妄为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正心、修身⛹️♂️,乃齐家之始、治国之源、平天下之基。为官者,只有先修炼内心🏥、锻造品格,将正心修身内化于心🫸🏼、外化于行,才能走好自己的为官从政之路🪅,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🍎。王安石在《洪范传》写道,“修其心治其身,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。”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,后有经世治国的政德🎬。包拯在《乞不用赃吏疏》中慷慨直言:“廉者,民之表也🙅🏽♀️;贪者,民之贼也。”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💁🏻♂️🤾。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”更是展现了他不凡的志向和高尚的品格。他清白一生,廉洁为官,为后世所传颂和敬仰。
强调正心修身并且身体力行的典范还有很多🧘。如🚐,明代名臣于谦早年曾写下诗句“千锤万凿出深山🌹🧑🏿🍼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🏛,并以此明志💇♂️,激励自己廉洁自守🤛🏻,清白做人。此后,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🧑🏼🦳,珍视道德修养,不攀附权贵🟡,进京述职都是“空囊以入”,并对劝他带土特产进京的人说“我带有两袖清风👩🏼🏭!”在他逝后,家里并没有多余的钱财👨🏻🦱🗒,可谓“清白在人间”。“一丝一粒🧑🏼🔬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😺;取一文👊🏿,我为人不值一文⛹🏿♂️👩🏻🍳。谁云交际之常🧑🍼🛀🏿,廉耻实伤♚;倘非不义之财,此物何来🧊?”清朝礼部尚书张伯行被康熙誉为“天下第一清官”🧙🏿♂️,他在福建巡抚任上🧟♀️,为拒绝送礼者💃🏽🍐,特地撰写了这篇《禁止馈送檄》,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。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,不敢自讨没趣👨🏻🎓,便悄然离开。
知古鉴今🔇,以史为鉴。在今天𓀃🦺,我们更须把正心修身作为必修课,时刻对标党章党规要求、对标群众期盼🌧,检视自身🙋🏿♀️,努力提高道德修养🏃🏻♂️,明辨善恶是非、追求高雅情趣,在小事小节上不断严格要求自身、在日常点滴中不断完善自己。保持“君子检身,常若有过”的警醒🦏,涵养“莫见乎隐📙,莫显乎微🌍,故君子慎其独也”的境界🙇🏽♀️,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🦎,心存敬畏📩,正心立本🧘🏿♂️,秉公用权👊。(乔杨)